辩论讲座
辩论赛是什么
辩论与辩论赛的区别
胜负判断在评委。不在说服对方,说服第三方(法庭辩论、议会辩论)
其它类型:普通辩论(说服)、总统辩论;与政治法律相关(马英九、陈水扁都是辩论队出身)
辩论赛是一个理想化的讨论平台(权、力、人、情(绪))
辩论赛是一个 Game(培养专业的反对者)
如何打好辩论
考虑有多想打好辩论
能力
1、 批判思考 (拆解论断):
- 摩尔、帕克《批判性思维(critical thinking)》
- 李天命《语理分析的思考方法》 (模糊的回答需要追问)
2、 知识储备 : 知道分子
- 经济学 薛兆丰《经济学通识》(得到 app 薛兆丰课)
- 伦理学 雷切尔斯《道德的理由》
- 政治哲学 夏中义《大学人文教程》《大学人文读本》(人与自我、人与国家、人与世界)
3、 口语表达
- 观察与模仿
- 练习练习再练习
4、 辩论专技
- 培训视频:黄执中《辩论十讲》
- 比赛视频:经典比赛(例:99(美主客观)、01(金钱)、03)、当今三大杯赛(世锦赛、亚太赛、新国辩)
- 技巧专文:知乎、华语辩论网微信公众号
- 练习练习再练习
- 《统计陷阱》
答疑
价值辩论
- 法 1 : 适用范围大
- 法 2 : 安抚众生的价值观;追求卓越的价值观(反人性),更值得被鼓励(可贵)
技巧
*(对方能在框架下自圆其说)对方前面都是一些立场的观点… *先回答我的问题
死亡笔记
点评:面对绝对权力,相对权力;火种
政策性辩论导论
什么是政策性辩论
关键在推定与举证责任
特征
- 辩论为决策进行服务
- 正方需提出详细的“政策规划”
- 明确分配论证义务,有系统的评判体系
- 论证以证据为核心
- 鼓励长时间深入专业的准备
理念
政策性辩论训练的不是说服不是表演,而是为决策进行服务的理性思维。
AFA(全美辩论联合会)原则:训练理性论证与批判性思维,口才其次
辩题
政府应当实现某一政策(政策必须违背现状且辩题必须为单辩题格式)
双方角色
:
- 正方:执政党,提出政策
- 反方:反对党,反对政策
好的辩题:
- 平衡性
- 有价值
- 避免定义模棱两可
我国常用辩题:
- 我国应建立色情特区
- 我国应建立赌博特区
- 我国应使同性婚姻合法化
- 我国应使安乐死合法化
- 我国普通刑法中应该废除死刑
证据
主张(有效论点)+证据=论证
主张没有证据=断言
评判
公正、中立、敬业、独立、专精
评判胜负:推定 Presumption
「炸弹」其实就是「整体举证责任」,而暂时没有炸弹的一方我们说他们拥有「推定优势」
A presumption is something that is accepted as true but is not certain to be true.
推定:既定认知状态
推定本质上是一种「假定」,是因为我们谁都不敢说自己掌握的是绝对真理,很多看似可靠的知识、科学定律其实只是我们假定他们正确而已。科学知识的进步,也是不断推翻之前的假定,建立新的假定的过程,也就是推定状态的变动。
「推定」是你不需要去证明它是真的,它就是现状默认为真的东西,是我们用以作为决策的核心依据。而「假设」是一种未经证实的断言(claim),是一种需要被证明以后,才能成为我们决策依据的东西。
一个假设提出以后,在获得了证据的支持,即通过了检验之后,那么这个假设就成为了新的「推定」
- a burden of proof : 单点推定,即每一个问题都有一个内心答案
- The Rule : 初始推定为“不知道”
- Exception : 常识范围
原始推定的答案构成复合推定
需根解损四大议题,评委的初始推定都应该是「不知道」
整体推定:the burden of proof
比赛开始之初,应该判谁获胜? –反方
初始推定: 整体推定优势(反方) 单点推定优势(中立)
举证责任
初始举证责任:
整体举证责任–正方
单点举证责任–提出方
初步成立:如果正方无法在一辩的时候把其三大核心议题都证明成立,那这场辩论就根本没讨论下去的必要性了
(合)需根解损
需求性 harm:现状存在的弊害
政府要做的事是不得不通过政府去做的事,需求一般是说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弊害。
需求性有两部分组成,分别是需求的质和需求的量。需求的量很好理解,就是具体数量,一般是有多少人会遭受到 harm 的侵害。需求的质就是需求的重要程度,也就是这一弊害有多严重。
正方必须找到一个东西普通人一听就知道是「坏的」问题
正方的需求性也好,反方提出的「损」也好,必须是别人一听就知道是好或是坏的东
根属性 inherency: 为何现状无法自行消除弊害(现状与弊端的因果关系)
根属性确实是证明因果关系,但关键点在于谁是谁的原因。论证根属性的目的,是证明「为什么现状没有办法自行消除弊害」
根属性连接的因果关系双方是,「现状」和「弊害」
「根属性是证明所实施政策的必要性」–游梓翔
根属性是证明「现状」,而现状不等同于正方的政策。因为我们改变现状有两种方式,第一种方式,是以正方的方式,就是辩题要求的政策。第二种方式,是以不同于正方的方式,但同样对现状进行大幅变动的方式。这两者都叫以现状外的方式来解决需求,一旦使用现状外的方式就意味着这个需求是有根属的。
以现状外方式(无推定优势):辩题(正方),相抗计划(反方) 以现状方式(有推定优势) :维持现状(反方),小幅修正现状(反方)
(「需不需要政府建立新制度来解决」,直接等同于「弊害能否(通过现有制度或民间力量)自行消除」)
根属原因
背后体现的是发达国家政策制定者的「风险厌恶」和「小政府理念」:出现了弊害时成熟的政策制定者第一想到的是「能否用现有制度手段去解决弊害」,如果旧的手段能行就绝不用新的。这就是政策制定时的「风险厌恶」。出于对政府权力过大的「利维坦恐惧」传统,美国人对政府干预一直保持警惕。在政策制定的过程中他们认为,「如果其他社会力量能自发解决弊害」那就政府就不应该介入。
相抗计划
当反方提出了一个更好的政策的时候,他就有可能同样采取了大幅变动现状的方案。我们前面说了,为什么初始推定优势在反方手里,因为反方是现状方。然而,一旦反方也持大幅变动现状的立场,那也就意味着说不清谁是现状了。因此,反方相当于作为了另一个正方也要负担初步举证责任了,也就是说他们也要证明「需根解」。我们把反方的这种立场称之为「相抗计划」。
打相抗计划不是在攻击根属性,而是在比拼损益比。
攻击根属
- 维持现状:指出正方的需求找得很烂,现状下已经有办法可以解决了;指出政策已经实施
- 小幅修正现状:小幅修正现状是最常见的攻击根属性的办法。一般是小幅修正现状,并证明这种小幅修正在哪里成功过,具有解决现状问题的能力
解决力 Solvency :正方的具体政策能否切实消除弊害
正方的「政策定义权」:政策性辩论强制要求正方提出具体的政策计划和解决措施 解决力 = 计划 + 有效性
损益比(优劣比)Advantage :新政策所带来的利是否大于产生的弊
正方的案内议题为根须解,正方只要证明了这些就自然能得出新政策比之现状更具优势的结论。弊端应当由反方主动提出。
损益比的损是反方提出的。反方证明损益比的「损」,或者说得更专业一点,叫「劣势点」(disadvantage,DA),强度应当如何呢?答案是应当像和正方证明「优势」的强度一致。
反方立场
- 维持现状
- 纯验 纯粹检验对方证据,就是反方什么证据都不提交只检验正方证据
- 纯反 纯反是在「纯检」的基础上还提出了自己的相抗证据
- 以现状来捍卫 提出劣势点的积极论证
- 小幅修正现状
- 相抗计划
其它
政策性不接受个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