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特指则为美国
序言
- 2011 占领华尔街 占领运动
- 市场失灵
- 最严重的表现为失业(9%)
- 公平竞争感
- “一美元一票”
1%
- trickle-down economics failed
- polarization
- 劳动力市场缺失安全网
- 经济不安全
- 生活水平下降
- 贫困(15.1%)
- 贫困差距(37%)
- 机会平等
- 最底层1/5中只有20%留在那(丹麦25%)
- 美知名大学9%来自底层50%
- 基尼系数 0.47
- 事实
- 收入增长主要出现在收入分配顶层1%的群体
- 出现了日益加剧的不平等
- 中低层的处境差于21世纪
- 财富的不平等大于收入的不平等
- 不平等不仅体现在收入上,还体现在不安全和健康等生活标准的反映变量上
- 底层群体生活尤为困难
- 中产阶级被挖空
- 收入流动性小
- 不平等大于其它国家,不平等的增加快于其它国家
寻租
- rank seeking: 收入获得不是因为创造了财富而得到应有回报,而是攫取了大量即使没有他们的努力也会被创造出来的财富(财富转移而非创造)
- 铁路大亨获得政府增地
- 利用信息不对称(兜售设计好必定失败的证券)
- 敢冒大风险(政府会提供救助)
- 政府提供的隐蔽和公开的转让和补贴
- 含糊不清的法律条款
- 万一银行破产,金融衍生品索赔有优先权
- 获得美联储近乎零的利率
- 保护本国企业
- 含糊不清的法律条款
- 减少市场竞争度的法律
- 现有的竞争法执法不严
- 允许公司侵占他人利益或将成本转移给社会其他人
- 垄断租
- 芝加哥学派的影响
- network externalities, 标准化的影响
- 企业发现了抵制新进入这和减少竞争压力的新方法
- 配额租
- 低于市场价格获得国有资产
- 高于市场价格卖给政府
- 市场运行良好
- 个人收益与社会贡献一致
- 每个人的贡献完全等于他所获的补偿
- 市场失灵
- 竞争不完全的
- 产生了外部效应
- 存在信息不完全或不对称
- 风险市场货其它市场缺失
- 钱从穷人手中转到富人手中消耗了大量资源
- regulatory capture
- cognitive capture
市场
- 四个不平等
- 税前(转移支付前)收入的不平等
- 税后的不平等
- 财富的不平等
- 经济流动性
- 税前(转移支付前)收入的不平等
- 公司治理:高层获得大量奖金
- 歧视
- 再分配中的不平等
- 人力资本和工作机会的不平等
- 较小的累进税制和较低的继承税
- 较少的公共开支计划
不平等的后果
- 失业的原因:总需求不足
- 解除管制的后果
- 超额信贷
- 超额负债
- 过渡冒险
- 泡沫
- 高度不平等导致效率和生产率都较低的经济
- 降低公共投资
- 人力资本的减少
- 扭曲资源配置(GDP指标的缺陷)
民主
- 投票的动力来源:civic virtue
- social capital
- 投票选举
- 信任感降低
- 不公平感上升
- 剥夺投票权
- 剥夺权利
- 民主政治空心化
- 理性?
- 框定
- police lineup
- equilibrium fictions
- 验证性偏见
- 行为经济学和现代营销学
- 上层塑造关于政策的感知
- 框定
- 政策之争成为对感知的争夺
- 遗产税
- 银行补充资本金
- 本来应该对银行进行重新注资的前被用来发放奖金
- 重组按揭贷款
法治
- 掠夺性贷款
- 破产法
- 助学贷款项目
- 欺骗法庭
- rogue patent trolls
- sleeping patents
- 证券诈骗
预算
- 控制赤字的现行方法
- austerity
- 削减政府支出
- 减免项目
- austerity
- 削减赤字的方法
- 提高对上层群体的征税
- 消除对上层群体超比例的收入的漏洞和特别待遇
- 消除个人和公司税收体系中存在的对公司补贴的漏洞和特别规定
- 对租金收更高的赋税
- 对污染征税
- 对金融界征税
- 对使用或开发国家资源的人支付全部价值
- 向上的涓滴经济学
- 政府的问题
- 低估经济衰退的深度和持续时间
- 没有意识到结构转变的潜在需要
- 日益严重的不平等和其对危机爆发的影响
宏观经济
- ratchet effect:
- 提高利率收紧信贷,是失业率保持在一个不必要的高水平
- 导致生产率增加是工资的六倍
- 提高利率收紧信贷,是失业率保持在一个不必要的高水平
- 宏观经济政策问题
- 无视货币政策的分配后果
- 帮助上层群体
- 解除监管(提高经济金融化)
- 迷恋通胀率
解决方法
- 减少寻租并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
- 约束金融界
- 遏制过渡冒险和那些大而不倒和互相间过从甚密而不败的金融机构
- 使银行行为变得更加透明
- 使银行和信用卡发行公司更具竞争性并确保它们以竞争的方式行事
- 使银行难以从事掠夺性贷款和滥发信用卡的行为
- 遏制那些鼓励过度冒险和短视的奖金
- 关闭那些境外银行业务中心
- 更严厉更有效地执行竞争法规
- 改善公司治理——尤其是限制CEO把大量企业资源转入自己的口袋
- 全面改革破产法——从对金融衍生品的处理到贬值的住宅再到助学贷款
- 终止政府的慷慨给予——无论是对公共资产的处置还是再政府采购方面
- 终止公司福利——包括隐形补贴
- 法律改革——民主化司法程序并减少打官司
- 约束金融界
- 税制改革
- 创造一种累进的收入税和公司税制度——减少漏洞
- 创造一种更有效的并且能够有效执行的房地产税收制度,避免新寡头统治的形成
- 帮助普通民众
- 提高受教育机会
- 帮助普通美国人省钱
- 面向所有人的医疗保险
- 加强其他社会保障项目
- 创造更加平等的全球化竞争环境并减少竞次
- race to the bottom: 通过剥夺劳动、耗费资源、损坏环境而实现增长
- 恢复并保持充分就业
- 保持充分就业的财政政策——伴随平等
- 保持充分就业的货币政策和机构
- 纠正贸易失衡
- 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和改善的社会保护
- 新型社会契约
- 支持工人和公民的集体行动
- 消除遗留下来的歧视的反歧视运动
- 恢复可持续和公平的增长
- 基于公共投资的增长议程
- 重新定向投资和创新——保护就业和环境
- 政治改革议程
- 最高法院对Citizens United案件中解除了对大公司对竞选捐款的限制
阅读经典线下
笔记
早期
- 关注问题较少
- 货币
- 金属货币(金本位)
- 现代:国家信用支撑
- 货币
- 完美假设
- 信息完全充分
- 市场完全有效
市场理论
- 供需关系->优胜劣汰
- 经济危机的原因
- 经济危机的解决
- 政府发行货币
两大学派
- 凯恩斯主义
- 为什么会有经济危机
- 技术因素导致价格下降是好事情
- 市场需求极度萎靡(整个价格体系下降)
- 价格下降->企业亏损->(市场预期差)控制生产
- 未来预期下降->消费减少
- 政府干预经济
- 罗斯福新政
- 1970~遇到阻力
- 经济停滞(滞涨),价格高涨(与石油危机有关)
- 为什么会有经济危机
- 古典经济学
- 预期的重要性
两学派融合
- 上个世纪末,研究方法融合
- 美国偏向市场
- 斯蒂格利兹:新凯恩斯主义
- 诺奖:信贷市场
- 价格:利率(关乎未来)
- 商品:于现在有关,与个人喜好、财富有关
- 高利率:与个人喜好、财富无关,
- 借钱度日(难借)
- 投资:利率与风险有关
- 公教人员易借
- 社保、税单、公司证明->低利率
- 无->高利率
- 发达国家:资金链充裕
- 发展中国家:资金链紧张
- 不能过早开发市场,低风险项目被排挤,高风险项目易融资,累积风险,以致风险过高
- (新加坡)金融发展带动经济发展
- (白天交易美元)美国->欧洲->新加坡(吸引银行,成立交易市场)
- (泰国、印度尼西亚、马来西亚97年经济危机)放开市场,经济自由化
- 凯恩斯主义的复辟
- 美国调低利率(稳定房地产价格),发行货币
- 凯恩斯主义的复辟
- 政府管制,压低利率
- 诺奖:信贷市场
- 房地产
- 与银行挂钩,破坏流动性。企业资金流产生问题,引发失业
- 全球化过程中美国人的得失
- 有资产的人收益,无资产的人缩水
- 全球利益的分享
- 对冲:买苹果手机,买苹果股票
- 反全球化
- 英国脱欧
- 特朗普当选(混娱乐圈)
- 共和党
- 2004就声称要竞选,没有实践
- 16年都没有支持率
- 加州反特朗普
- 摇摆州:不投票者投票了
- 铁锈区
- 领先:政治、看脸
- 《学徒》(MBA必看节目)
- 美国社会的分裂严重
- 说道做到
- 贸易战
- 修墙
- 喜欢更喜欢,讨厌更讨厌
- 当前民调支持率高